2024年底了,对于“做生意”的教培机构来说,也是要汇总一年业绩的。
今年赚了多少啊?!
已经不再在教培行业发光发热的老肖,可不知道你们家的业绩情况~

老肖唯二知道的,是一些教培机构的年终汇报总结,用上了“坪效”一词。
高大上啊!与时俱进。
什么是坪效?
知乎网友“盖雅工场”是如此解释的。
1.坪效指的是每坪面积上可以产出的营业额(1坪=3.3平方米),也就是单店营业面积内每平方面积上每天所创造的销售额。
2.目前国内业界通常说的坪效即销售坪效,是指每平方米营业面积上所能产生的营业额。
3.坪效源于台湾商业领域的常用术语,是衡量一家超市或百货的经营情况的重要指标。

哈哈,补充一下:老肖刚参加工作那会儿,就在台企待过,但那时,似乎还不流行“坪效”这个概念。当然,老肖所在的台企不是零售行业,没听过“坪效”一词,也不算LOW。
这个解释很清晰。就是标准答案,不用再看别的了。
由以上的定义可以看出,坪效是销售指标,对一些行业来说,也是一个经营指标。
坪效的计算方法也很简单:
坪效=销售额/门店营业面积。
你可以按天、周、月、季度、年度等维度,来计算坪效。
为啥教培机构也用上“坪效”这个词呢?
其实无它,教培机构也是开店的,当一名校长,如同当一名店长。

在零售及餐饮这些行业,要做好一名店长,是极不容易的。
至少,得事无巨细地操心一切。做到精细化的运营管理。
回归到教培行业。问题来了:教培行业开始关注或重视“坪效”,会有用吗?
大体是有用的。但还得看情况。
如果一名校区的校长,从开店(管理一家或一个地域的所有校区)伊始,就重视这些细节,精打细算,事无巨细,那“坪效”早就融入日常的学校运营及经营策略中,价值毋庸置疑,无需挂在嘴边。

而如果是一家业绩稳定的校区,在年终汇报总结中,计算“坪效”,则是有益的。在当前各家企业高举“降本绩效”这面大旗下,校区校长重视“坪效”,是有一种企业经营成本优化的意识,这能有助于下一年更好的校区精细化运营的——至少做到对老板负责。
反之,如果一家机构的校区业绩在节节败退,却在会议汇报的PPT上,高频使用“坪效”一词,那就是纯属“纸上谈兵”、“飞叶摘花”,玩的是意识流了。
这种情况对来年的业绩增长而言,纯属瞎添乱,就没啥用了!
还有,业绩变差,校区却在盲目扩大那种,“坪效”怕是越算越差。不算还好,一算就来气!
真不如不算。
再看一个维度,老板。
老肖记得以前看过季琦在经济型酒店领域的创业故事。大致如下:
为了深入了解酒店行业,季琦不惜住遍每一家锦江之星,用皮尺和计算器仔细测量房间布局,研究装修风格。
其中“用皮尺和计算器仔细测量房间”,是不是有点儿“追求极致坪效”的感觉。
可以看到,季琦创办的企业,“坪效”计算,是存在于企业的经营基因里的。

讲真,对于教培行业来说,很多老板都是老师或销售出身,凭嘴吃饭水平一流,能够制定务实经营策略,在细节上身体力行的,则是太少。
如果老板自己都没GET到“坪效”的价值,就别提下面的校长们了。
最后,如果你对坪效感兴趣,想通过精细化的门店运营,从小机构做到行业巨头。不妨看看《坪效之王》这本书。
《坪效之王》一书由美国乔氏超市创始人写作,在零售方面,乔氏超市是一个相当经典的商业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