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维诺《新千文学备忘录》读书笔记:文学写作如何保持高品质?

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在他逝世当年与诺贝尔文学奖失之交臂,但不影响他作为举世公认的当代文学大师的地位。特别是他逝世前为赴美国讲学而留下的关于文学写作的讲稿底本,在出版后备受专业作家和文艺青年推崇。

1749648455234936799-300x160

这部讲稿翻译到中国后,共有三个版本:分别是辽宁教育出版社的杨德友译本,书名叫《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1997年出版,时间比较老);后来又有黄灿然版的《新千文学备忘录》,以上两本都转译自英文;另外再有译林出版社的《美国讲稿》,译自意大利语原文,译者是萧天佑。

这是一本难读的书。几年前我阅读过杨德友译本,最近又翻看了黄继新版,《美国讲稿》则没有看过。不论杨版还是黄版,于我自己来说阅读和理解起来都是颇为吃力的,我想这其中的原因还是由于自身的基础薄弱:毕竟我没写过小说,也没创作过文学作品,同时对于西方文化底蕴和文学渊源的理解,也是浅薄的。几轮翻阅下来,有一定收获,也增添不少的懵懂。

首先说下收获与否,我想这主要还是取决于读卡尔维诺此书的目的是什么?以我自己来说,作为一个想往文学写作之路努力前进的新手,看这书的目的,是想要获得一种文学写作上的指导和帮助,因为在自己所处的现实环境和教育现状中,没有人来指导你该如何写作(国外有作家培训班);而如果通过此书,能够获得一些写作的准则或指导思想,那则是难能可贵的,同时收获也是肯定的。

其次说下阅读中的懵懂,懵懂就是看得云里雾里、不太懂的意思,别不好意思说,如果看一遍就懂了,理解了,那是天才,非我辈人物可比。懵懂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自身理解能力和智力层面的不足,卡尔维诺写作此讲稿时,已经有四十年的文学创作经验,已站在文学的高山之巅,其内容之精深微妙如果仅靠一两次阅读就能领悟要旨那实在是勉为其难;再说翻译文本与读者之间始终隔着一层看不见的纱,很难超越这层纱去触碰作品深处隐秘的精妙之处。

感谢网络,可以看一些网友对这本书的评论和读书心得,以求借他人之智提升自己的理解,帮助是很大的。特别是某未名者在网上写的《美国讲稿》读书笔记(网址: http://wenku.baidu.com/link?url=YyQ1bpLm1jqayqS3lwp-u4vrbhoWtqvvCk1QlQIBg0lrmtJDlyFF86VZpvp4GZ-gttAaQG8pr8qevvBSgibsJ_IOvE5_QigNsc6imKV2ASO

在对这本书的理解层面,让我自愧弗如和收益良多。

至于网络上人们比对或吐槽各个版本的翻译问题,我想这不是重点。还是那句话,你对此书的价值评估取决于你看它的目的是什么。我的目的是希望获得一些写作指导,因此此书对我很是有益处的。以下是结合网络及自己的理解做的笔记记录。

一 书和作者

  • 卡尔维诺以小说著称,但这不是一本讲如何创作小说的书(如果你只想学习如何写小说,那这本书可能对你没有什么大的帮助),而是讲卡尔维诺的文学价值观(他的文学观点和品味)及如何确保文学创作的品质保持较高的艺术性)之书。一些经典文学大师的作品大都具备其所述的品质。
  • 这本书于我个人的感觉是很学术的,翻看此书的过程,好似在网络上听了一堂卡尔维诺文学讲座,信息量很大,一部分听得懂,一部分听不懂,但是在大脑里有个印象。此外卡尔维诺这个人非一般作家可比,他钻研科学、探讨宇宙,他的大脑就像一台精密仪器一样包罗万象,看他的书智力常常跟不上。通俗地理解,他的写作风格是智性的。

二 文学品质的五个核心要素

 1. 轻(逸)

  • 这一章节讨论文学的轻与重,卡尔维诺崇尚的文学品质是“轻”,轻贵于重。例如用幽默来处理严肃问题。卡尔维诺致力于在写作中减少沉重——减少故事结构和语言的沉重感
  • “轻”是一种观察世界和现实生活的方式。如卢克莱修和奥维德两位作家,他们的“轻”是一种基于哲学和科学的观看世界的方法,但其背后则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 卡尔维诺说:一个小说家如果不把日常生活俗务变作为某种无限探索的不可企及的对角,就难以用实例表现他关于轻的观念(改变自己,从一个不同的角度看待世界,用一种不同的逻辑,用一种面目一新的认知和检验方式)。也可以理解为:用非正面的方式去观察生活与世界。
  • 很多事物本身都是沉重的,但可以用的轻的形式(如语言),写作取材于现实中的沉重生活,但其文笔需要敏捷和锋利。(想像下网上流行的段子,流行歌曲的改词翻唱,也是一种将沉重压抑的生活表现为轻,在这一点上,中国人是很善于苦中取乐的。)
  • 文笔要轻而非重,作品整体应当追求轻松明快。让读者阅读起来轻松,获得娱乐。卡尔维诺认为文学是一种生存功能,是寻求轻松,是对生活重负的一种反作用力(阅读小说本身是一种放松的娱乐行为)。
  • 卡尔维诺认为的文学中“轻”的三种不同含义:
    ①减轻词语的重量
    ②叙述这样一种思维或心理过程,其中包含着细微的不可感知的因素,或者其中的描写高度抽象
    ③具有象征意义的“轻”的形象。

2. 迅捷(快)

  • 理解为对时间的处理(时间的延续或中断,停止等),对叙事的节奏掌控(节奏掌握不好,会造成一种风格的缺陷),速度的迅速代表背后是一种简洁风格。
  • 故事仿佛是一匹马,是个运载工具。它有自己的步伐,或疾走,或奔跑,依路标而定。
  • 叙事都是对时间的连续性的一种加工,采用延长或压缩的方法来对时间的行程施加影响。
  • 精神速度的价值,在于它自身的价值,在于它赋予任何对这种东西特别敏感的人以快乐,而不在于它可以带来任何实际用途。
  • 民间针对传说“对不需要情节避而不谈,对有用处百般重复”的实用原则对诗歌等的文学创作同样是有效的。就好像诗歌中要强调音律,因此在进行创作亦或是口头叙述时,都尽量注意语言的简洁,尽力保存叙事效率和诗一般的魅力。
  • 迅速的思考(思维敏捷)不一定比慎重的思考好(有可能正相反),但它能带给人们某种特殊的东西。速度体现在文学中,便是修饰与思维要敏捷,要做到灵活、多变与流利,这样不论是作者或是读者都能得到快速而愉悦的精神享受(类似“一气呵成”,结尾时庄子画蟹的故事)。

3. 精确 -事物的微妙与丰富该如何精确表达

  • 何谓精准?意味着三样东西:1.对要从事的工作有一个明确周详的计划;2.诉诸清晰、敏锐、可记忆的视觉形象;3.语言尽可能精确,词语要准确,要充分表达各种思想与想象的细微差别。
  • 只有十分注意精确才能找到那刚好能构成美的朦胧的角度。
  • 卡尔维诺对精确的探索走向两个方向:一方面是把次要事件简化为抽象模式,再根据这个抽象模式进行进行运算,证明定理;别一方面是文字所做的努力,旨在尽可能精确地表现事物可触可摸的方面。
  • 卡尔维诺:个人看来,恰如其分地使用语言,可使我们小心翼翼、集中精神、谨小慎微地接近在场或不在场的事物,敬重在场或不在场的事物所无言传达的东西。

4. 易见(形象) -形象鲜明,视觉形象清晰

  • 卡尔维诺:我们应该认真地、谨慎地进行描述,并尊重(眼前的或不在眼前的)事物不用语言传给我们的信息。那就是精确的奥妙与美好所在。
  • 一个简单的理解是作品的画面感要强,具备视觉性。视觉想像力对于写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 由于影像的发达,人类的想像力天赋正在缺失。闭上眼睛,我们是否有能力把视域聚焦起来,是否有能力从白纸黑字中创造形式和色彩,实际上还可以用形象来思想。写作者要训练自己的想像力,懂得控制自己内心的视域。
  • 在文学想像力的视觉部分形成过程中,出现各种元素:对直实世界的直接观察;幻觉式或梦幻式的变形;不同层面的文化所传播的形象的世界;还在感觉经验之抽象、浓缩和内化的过程,该过程对思维的视觉化和文字化都非常重要。
  • 艺术家的想像力是一个充满潜能的世界,没有任何作品可以成功实现这些潜能。

5. 繁复 --内容多样

  • 繁复有如复调音乐。有些当代小说(主要是二十世纪)是一部百科全书,一种知识方法,一个联系不同事件、人物和世间万象的网络。代表着复杂的风格(以一种复杂的方式认知世界),无数的线索,无数的繁复细节…….最终会包揽整个宇宙……可是无法找到结尾。百科全书式的写作,容易离题和陷入混乱,写作是否繁复,由写作者本身的所拥有的知识框架、好奇心还有野心来决定的。
  • 我们时代的文学似乎要实现一个古老的愿望:表现各种关系的繁复性,不管是效果上还是潜力上。
  • 卡尔维诺说,在能够继承的文学价值中,有一种高于一切:一种具备对精神秩序和精确的爱好、具备诗歌的智力但同时也具备科学和哲学的智力的文学:一种像作为随笔家和散文家的瓦莱里那样的智力。

三 比喻--这本书可以学习的一种修辞参考

看着看着,发现卡尔维诺在写作这本书时用的一些比喻很是值得学习和参考,试摘录如下:

  • 眼睛和精神的多姿多彩的幻像,包含于由小写字母或大写字母、句号、逗号、括号构成的整齐的字行间——一页页的符号,沙粒般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在一个像被沙漠风改变的沙丘般永远相同又永远不同的表面上,反映色彩缤纷的世界的奇观
  • 信徒被要求启动他的视觉想像力,去成功地从神学主题或福音书的精简诗篇中抽取刺激剂,再从这刺激剂开始,亲手在他心灵的墙壁上绘制充满各种人物的壁画

我觉得卡尔维诺这五篇文学讲稿,可以把它理解为文学写作领域的一种“顶层设计”。它从一个更高的层面或维度,来指导文学写作要达到或追求的标准。

这是卡尔维诺留给世界的文学遗产,也是他自身文学价值观的体现,同时也能帮助写作者树立自己的写作标准。总之,把书放在案头,不时地翻一翻,对于写作者而言,总有益处。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