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本书指导我可以写出称作“诗”的这种东西

有人说我是个诗人,但我自己不能确定是否拥有这个身份。为什么呢?因为我从来没有在专业诗歌类杂志上发表过作品,只是将自己感觉的某种东西或细微体验,用短小的文字形式加以记录,并放在自己的个人网站上,网站流量很少,因此欣赏者也是寥寥。再者,我也没有学过写诗,也没有人教过我如何写诗,在诗歌理论的知识方面,我更是懂得甚少。

但我为什么能够写出这种称之为“诗歌”或类似“诗歌”的东西,我想有几本书籍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

第一本书我说不出它的名字,因为那本书没有封面,也没有封底,有些地方残缺不全,我对那本书的印象只有一个字:厚。那是一本关于诗歌的书,里面介绍应该是现代中国诗歌。我记得书里有闻一多的诗《老马》、还有《王贵和李香香》、《南方的甘蔗林》等,这些诗的主要特征是通俗化、口语化,因此在我那个年龄竟然能看懂,记得我看那本书的时候,还在读小学,认识的字并不多,年龄也不会超过10岁,不能不说这本书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实际上,这本书,我看了很多遍,因为我处在贫穷的山村,图书资源很少。除了教学课本,能看到的课外书少之又少。这本书中选编的诗歌,其音节、其韵律,应该是一次又一次地灌输进我幼年的心田,启蒙了我对诗歌的音韵节律感受,致使我现在读到某些拗口的诗句时,就会觉得难以卒读下去。这本书应该算是我的诗歌启蒙老师。

影响我的第二本书那自然是小学到初中的语文教材了。现在回想起来,主要还是小学教材影响最深,不知为什么,我上小学后,每天回家,就拿着语文教材坐在凳子上大声念诵,很自然,好像我天生就喜欢读书学习,这种举动弄得父母也很快乐和喜欢。其中小学课本中一篇关于繁星的文章,我是最喜欢了,经常读来念去,当然,念得最多的,还是那些唐诗。

那时我最大的梦想是拥有一本《唐诗三百首》,爸爸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弄得我非常渴望得到这本书,但可惜的,一直没有。我到现在三十多岁时,才算是读了一本完整的《唐诗三百首》,还是觉得获得了很多美好的感受。根据自身的体验,我认为唐诗是中国语言的精粹,我建议现在的语文教育应该让孩子在少年时多读些唐诗,这对于一个人的人生是很有益的。

遗憾的是,那时我们的小学至初中教材里,没有《楚辞》方面的内容,如果我在少年时,能读到《楚辞》,那我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会更加地丰富和旺盛,因为《楚辞》里描写的世界,实际上是我的家乡那一带,也是长江流域的文化,这种文化是具备丰富的感受力与想像力的。虽然现在我可以读《唐诗三百首》,读《楚辞》,但毕竟是亡羊补牢,这些优秀的经典的诗歌的影响,如果能在小时候读,作用比现在要大很多。因为不论如何,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会变得世俗,心会变得混乱,想像力也在不断退化。

第三书是《时间的玫瑰》,我看这本书时,已经有10年的时间没有接触文学诗歌方面的内容。当我开始思索人生的定位时,我仍然发现写作是我身上蕴藏的最大潜力。但是10年的时间,造成的断层不可一日弥补。2005年-2006年期间,我一直在思考人生,我想把自己培养成一名作家。怎么办?我看了余华的随笔,他告诉我要阅读经典的作品,我遵从了这一劝诫,开始在业余时间阅读名家作品,在诗歌方面,我选择的书就是《时间的玫瑰》。

tn_200582416514741283-206x300

《时间的玫瑰》图书封面

《时间的玫瑰》这个书名本身就是一个暗喻,如果没有看这本书,我也许不知道“暗喻”二字的存在和意义。这本书里讲述了当代欧洲二十世纪的大诗人的故事,并分析了他们的优秀作品,这些诗人包括洛尔加、里尔克、曼德尔施塔姆等,当读到洛尔加的《梦游人谣》时,我为其中那丰富的色彩视觉而叹服,再读到他突然死亡的结局时,我的震惊更是无复形容。我认识了那漂泊一生的为诗而生的里尔克,那苦难的诗人曼德尔施塔姆。如果我没有看这本书,我根本就不会知道他们的名字,也无法领略到他们的诗歌份量。

如果没有北岛的翻译,也许吸收不到这些诗歌大师的精神养份。不管别人怎样看,我认为北岛对这些诗歌的翻译是大师级的。

《时间的玫瑰》给我开启了一个新的诗歌世界,把我从初高中时代所喜欢的徐志摩、戴望舒的华丽词藻和颓废忧郁中拉了出来,我到现在还喜欢和阅读他们的诗歌,但对于我自己而言,浮华和颓靡,不是我追求的风格,但忧郁和感伤,仍如影随形。

那时我把《时间的玫瑰》看了两遍以上,可以这么说,北岛先生编译的这本书,是我诗歌创作的指导老师。(韵华 2009)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