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购买互联网产品,是优惠打包一次性买上几年好还是一年一买好?

有人问华哥,已确定要购买一款互联网产品用于互联网营销推广,对方销售人员建议一次性买上三年,这样更省钱更划算。

比如某款互联网产品购买一年的价格是5000元,如果一次性买上三年的话,则优惠价格是9000元。相比分开来购买,要节省6000元。

从账面或数字上来看,这是不错的,也是划算的。真好,碰上一个“良心”销售,很为客户着想——或许你在心里已经这样称赞对方并准备打款。

销售优惠折扣
可是问题在这里:这款产品,你能确保能够持续地一直用上三年吗?

为什么发出这个疑问,这是因为没有哪一个行业,比互联网更善变、易变。

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

这个段子用在互联网企业身上,也未尝不是很适合。互联网行业就像一片无边际的草原,里面隐藏着难以计数的“变色龙企业”。像前些年的千团大战,现在还剩下几个团购网站?像过去一两年风起云涌的P2P,又有多少互联网公司跑路了?

互联网概念名堂多,变化得太快。翻手为云覆手雨,有些产品不用等上三年,可能三个月后就没了。

到那时,你找谁要钱去?你找谁喊冤去?只能是打碎了牙齿往肚里吞。

再者,对于企业购买者来说,某些产品你并未真正使用过,只是看过演示或听过业务员介绍,至于交到你手上,效果会怎么样,你能玩出什么花来,这还是个未知数。

因此购买一些互联网产品,有时就相当于交学费去冒险,不过这个险值得冒,这是因为网络营销和网络销售是企业的必走之路。但是相对来说,是拿5000元去交个学费冒险,还是拿9000元去交这个学费冒险呢?这笔账企业购买者在心里要会算才行。

互联网学费

说一个华哥亲身经历的例子:

约是2005年初,华哥做网络营销也没多久,所在公司听从销售人员的建议,一口气买了三年的“中文实名”关键词服务,决策是领导做的,具体事务则是华哥办的。

“中文实名”可能现在很多人都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但当时火得不得了。说白了这东西就是一个浏览器插件,在浏览器里不是输入网址,而是输入中文,比如购买“中文实名”关键词服务后,如输入:肖运华(假设买了这个词),就直接跳到该关键词对应或绑定的网址,如:www.xiaoyunhua.com。

买了还不到三个月,“中文实名”的公司就把它卖给了马云的阿里巴巴公司。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到了2006年,这个产品竟然在阿里产品线里慢慢地消失了,从此在关键词购买领域,百度成为一家独秀。

就算是牛逼得不得了的马云公司出手,也会有他们玩残的互联网产品。更何况是其他家的。

玩残的互联网产品
而对于亲身经历购买的华哥来说,这一次性投资三年的钱不到一年半,就打了水漂。找业务员是没有用的,钱是不会退的。此事给华哥一个有益的教训,那就是:购买互联网产品,只选择最短期的

  • 如果最短期是一年,那就只买一年;
  • 如果最短期是一月,那就先买上一月用用再说;
  • 别跟哥扯产品如何如何好,多买上几年是赚.....

当然,互联网也有那种每年都需要的硬性产品,比如域名。其实对于域名,华可也是建议购买一年后每年续费一次就好,因为如果你一次性买上五年,到了第五年该续费的时间,你可能早就不记得还有续费这件事,直到网站打不开,你才知道原来域名到期,不小心的、续费不及时的,连域名都有可能被域名玩家给抢注。那就印证一句话:辛辛苦苦,一夜回到解放前。因此一年续费购买一次像域名这样的互联网产品,还能强化印象和记忆,不会遗忘重要的事情。

就拿百度框架合同来说,也是一年一签的嘛。百度也从不建议一年签上两三年合约。

总结:站在销售的角度,提出客户一次性购买两三年的建议,这无可厚非,因为销售就是要把产品卖出去,而且这种销售方式是站在用户角度来设想的,并不是很受客户拒绝。只是对于客户来说,购买互联网产品时,由于互联网行业变化太快的因素,因此华哥并不建议一次性购买两至三年。购买互联网产品,先选择最短期的时间,用最少的钱去冒险和试验——赔最少的钱和赚最大的回报,这是华哥关于购买互联网产品的实践理念。

提示:本文只是针对非互联网公司购买互联网产品而言。像COM这样的互联网公司,不在此列。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