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企业老板、网络营销负责人,如总监或主管营销的副总裁等,对于当今这个短视频营销的泛滥时代,有心跟进却又跟不上平台变化的节奏,内容输出也没有特色或可持续性,从中没有吃到流量红利不说,还成了流量炮灰。这样的事例不用老肖说太多,比比皆是。

究其原因,在进化的社交经济时代,企业营销决策层面,还是缺少一个底层决策框架(要知道,一个人对短视频及社交平台的理解、认知和领悟,那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造就的,你需要成为重度短视频消费者,才可能有更深的认知并形成“网感”,而多数企业负责营销的同志,思维和行动,则未必能跟得上。此外,原有的AISAS互联网营销模型,也不适用于短视频及个人IP打造等新媒体内容营销领域)。

今天,老肖看到一个SIPS模型,顿觉眼前一亮,并判断它对我们的营销决策很有帮助。特分享如下:
随着短视频等新兴社交平台的异军突起,数字时代的用户消费行为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适应这一潮流的SIPS模型,为市场营销提供了新的战略视角和灵感源泉。这一模型精准捕捉了消费者从初步接触到最终决策的完整旅程,包括共鸣、确认、参与和共享四个关键阶段。

在共鸣阶段,产品信息必须触动消费者的情感纽带,引发他们的共鸣,从而激发进一步交流和互动的欲望。这要求我们深入洞察消费者需求,打造情感丰富的营销内容,让品牌故事深入人心。
进入确认阶段,消费者开始通过各种渠道验证产品信息的价值,消除心中的疑虑。此时,精准营销显得尤为重要,我们需要精准定位目标群体,提供符合他们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同时借助意见领袖的力量,扩大品牌影响力,增强消费者的信任感。
*如上所说,企业自己种草,找KOC等种草的理由就很充分了。

参与阶段则是消费者从潜在用户转变为实际购买者的关键一跃。通过搭建线上互动平台,我们可以培养用户的信赖感,延伸线下消费服务,从而强化用户忠诚度,促进购买行为的发生。
最后,在共享和扩散阶段,满意的消费者将他们的消费体验分享给更多的人,形成口碑传播,为品牌带来二次推广的机会。我们需要充分利用跨平台整合营销,建立效果评价机制,重视用户反馈,让品牌故事在消费者的分享中不断传播和升华。
回顾消费者行为模型的演变历程,从DFEAS到AIDMA(S),再到AISAS,如今进入SIPS时代,我们可以看到消费者行为越来越注重情感共鸣、信息确认、参与体验和口碑分享。这要求我们在市场营销中不断创新和进步,紧跟时代步伐,为消费者提供更加贴心、精准的服务,让品牌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老肖提示,SIPS模型并不是万能的,却是有意义的。例如它是从共鸣开始,有共鸣才有更多的点赞、分享和播放量。这一点对于企业做短视频等内容营销的理解很重要。也就是说,不论你说什么,重在引发共鸣,或许叫输出情绪价值。
对于新媒体而言,不论你讲的是干货,还是思维观点看法等,不论是以短视频形式,还是长文形式(如公众号),都要考虑通过内容,适当地撩动情绪。这一点认知是重中之重。

注:中视频则未必。
因为本质来说,不论是个人还是企业,我们提供内容给这些社交平台,要换取的就是免费流量。那当然是越多越好。
对企业营销负责人来说,如果能通过此文,扭转或建立您对新媒体内容营销的重新认知。那还请不吝点赞一下哈。